公司顾问

厦门公司股权纠纷律师——论正当防卫权

2023/11/23 22:15:00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正当防卫权 来源:互联网时间:2013年08月22日|浏览:50004次 摘要:正当行为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是鼓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震慑犯罪分子,制止和预防犯罪,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正确认定正当防卫,切实保护正当防卫行为,正确执行正当防卫制度,必须对正当防卫进行深入研究,对正当防卫的性质、条件、客体,必要限度等形成共识。只有正确理解认定了正当防卫,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关键词:正当防卫必要限度无限防卫权正当防卫作为刑法中的一项独立的法律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纵观中外正当防卫制度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正当防卫是行为人有益于社会的主观意识和防卫活动的有机结合。它作为法律制度得以确立和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历史同步进行。在法治社会的今天,为了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正当防卫制度内含相互协调的多元的法律价值追求。在此,笔者就正当防卫权的构成条件、特征、适用等进行简要论述,以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好正当防卫。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成立条件正当防卫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我们并不能狭隘地把正当防卫理解成己的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不法暴力侵犯时,对不法行为人实施的防卫行为。1.正当防卫的概念。所谓正当防卫行为,即为了使国家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正当防卫之所以被排除社会危害性,就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阻止不法侵害和维护合法权益的功能。正当防卫制度是为了及时有效地保护一切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而授予每一个人的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权利,是以法律的形式,允许对不法侵害人造成必要的损害。笔者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法律规定深入人心,人人遵守法律,没有违法犯罪发生,是执行法律最理想的境界。人们对违法犯罪深恶痛绝,视之如过街之鼠,人人喊打,见义勇为屡见不鲜,不法侵害多被正当防卫所及时制止,不法分子无处藏身,这也是理想的执行法律的境界。及至犯罪已经形成,刑罚被大量的使用,相比之下,则是最不理想的执法效果。从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角度来说,正当防卫具有其他方法所不能取代的地位,是人民群众同违法犯罪斗争的法律武器、制止不法侵害的重要途径。2.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实施正当防卫必须严格遵守以下五个条件:①防卫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②防卫的起因,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③防卫的时限,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④防卫的对象,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不能危害无关的第三人。⑤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关于正当防卫的目的、对象和时限,在理论和实践中,均不难把握,认定一个行为是不是正当防卫,难点在于对正当防卫的起因和限度的把握上。所谓侵害,是不正常、不正当或不应该受到的损害,而不法则指违反法律的性质。法律规定的是人的行为规范,违法就是指人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没有按照法律的规定去做,主要是没有遵守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存在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反之,如果主观上不存在违法的故意或过失,而是完全遵守法律规定的行为,客观上却危害了社会,就不能视为不法侵害。当然,主观上虽有违法的故意或过失,但客观上不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构成不法侵害。认定不法侵害,要从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出发。作为正当防卫的起因的不法侵害的社会危害性,与作为犯罪的本质的社会危害性,在内涵和外延上的确有很大的区别。前者主观上仅为一般的违反法律,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危害,而后者主观上违反的是刑事法律,客观上造成了刑法规定的社会危害,社会危害的程度达到了刑法规定的标准。从外延上看,不法侵害包含犯罪,犯罪是严重的不法侵害,不法侵害的外延要比犯罪大得多。虽然二者违反的法律不同,社会危害的程度也可能不同,但主观上的违法性和客观上的社会危害性都是一致的。 免责声明: 法律家登载此篇文章只是以传播更多法律知识为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核实后会给与处理。>>联系我们

手机:15980210611

执业证号:

所在律所:福建法正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南路388号国贸大厦18层